连线成片 各美其美 | 英德计划3年打造6条美丽乡村风貌带

时间:2022-09-07 18:19:36 | 浏览:552

日前,英德市制定了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下称“行动方案”),提出2021年—2023年,利用3年时间规划创建6条市级美丽乡村风貌带,推动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乡村转变,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

日前,英德市制定了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下称“行动方案”),提出2021年—2023年,利用3年时间规划创建6条市级美丽乡村风貌带,推动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乡村转变,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

目前,连樟样板区、西乡月、茶叶世界、英西峰林、锦潭小镇、红茶小镇6条美丽乡村风貌带已全面启动建设。其中,优先推进的“连樟样板区美丽乡村风貌带”累计投入约4500万元,完成存量农房微改造3728户,已建、在建特色村以上占比32.25%,并建成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农家乐和产业体验;“西乡月美丽乡村风貌带”累计投入6055.6万元,完成存量农房微改造2717户,特色村以上占比20.83%,实现乡村风貌大变化,颜值大提升。

连樟样板区美丽乡村风貌带沿线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目标??

变一处美为处处美

英德市坚持把美丽乡村风貌带作为乡村振兴综合体,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债券资金、社会资本等资源集中投入,以五级梯度创建的“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态村”“美丽田园”和生态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业等为支点,以沿“两高两道”(高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旅游景区、产业带、山水线、文人古迹等为重点,沿线推进干净整洁、绿化美化、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工作,规划建设多样化绿道和徒步骑行服务驿站等配套设施,打造沿线具有乡村特色的知名旅游点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推动乡村旅游与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康体养生、亲子研学、创意农业、民俗文化、特色农产品深度融合,变一处美为处处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貌带、美丽经济新样板。

按照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英德将利用3年时间规划创建6条市级美丽乡村风貌带,支持所有镇(街)持续开展镇级美丽乡村风貌带创建工作。市级6条风貌带结合原来的乡村振兴样板区、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等,以一两个相邻镇为单位,规划建设长度不少于15公里(3000户以上农房)、覆盖圩镇所在村(社区)的美丽乡村风貌带。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美丽乡村风貌带以整村农房风貌提升为主体,实施镇村同建,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和路桥、水利等设施整治提升,结合精品线路、休闲农业、精品民宿、农家乐等,形成兼具生产性和观赏性的沿线连片美丽乡村风貌带。

举措??

一带一主题 一村一特色

据介绍,英德市级美丽乡村风貌带将在原有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及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聘请有资质和经验的第三方团队编制风貌带总体策划、项目规划和方案设计。

“我们要求总体策划必须充分体现主题,承接当地景区、产业园、历史文化建筑等溢出效益,项目规划必须符合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等要求。”上述负责人介绍,按计划,今年12月率先完成“连樟样板区美丽乡村风貌带”“西乡月美丽乡村风貌带”的规划,2022年4月前全面完成6条美丽乡村风貌带规划。镇级美丽乡村风貌带,由各镇(街)根据条件,通过统筹驻镇帮镇扶村资金、驻镇帮镇扶单位智力帮扶等多种方式,完善规划编制。

连樟村内的田间小书吧。

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瓜果飘香。

市级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将按照“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原则,重点突出文化内涵,注重发挥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绿色文化、田园风光、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等优势,串联红色村、历史文化名村以及产业基地、农庄、农家乐、文化遗产、农业园区、景区村庄等,打造集农业产业、乡村漫游、农旅观光、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美丽乡村风貌带。

美丽乡村风貌带需按照“洁、绿、美、景、韵”等要求建设美丽农房,对农房外立面实行统一设计和有序整治,结合地域文化特征和周边环境特色,打造特色农房风貌;按照五级梯度创建美丽乡村的标准,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发展机制、强化基层治理、推进乡风文明,全方位擦亮乡村振兴的美丽底色。

乡村旅游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的重点。根据行动方案,英德将利用历史人文资源、融合生态观光农业、拓展休闲度假项目,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一村一品”主题,对村庄进行景区化改造、对产业进行景观化提升、对设施进行旅游化配置、对人文进行市场化发掘,建设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传统村落彰显韵味的特色精品村,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相叠加,每条美丽乡村风貌带要求建成两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A级景区。

与此同时,按照“四好农村路”的标准,全面推进沿线主干道、通行政村自然村道路、村内道路升级改造,要求路面全面黑化,沿线全面亮化,开展公共站点、服务驿站等配套设施建设,统一沿线标志、标识系统;实施沿线绿化美化,推进沿线主要通道两旁综合整治,最终形成绿植生长、管护良好、风格统一的美丽通道。

“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不仅要有外在美,还要有内在美,要有颜值的提升,更要打造产业,通过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上述负责人强调,英德将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三品”工程,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主导产业农产品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挖掘沿线农耕文化特色,依托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创意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打造可供游客深度参与的产业体验节点,同时作为都市型现代精品农业的展示点,增加风貌带的吸引力,提升农业的旅游价值。

行动方案要求,每个风貌带打造1个以上产业体验节点;同时,建设民宿等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每个风貌带打造2家以上精品民宿,开办2家以上农家乐。

英德是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有着良好的农村电商发展基础。在推进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过程中,英德将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农产品营销平台,打造农村电商典型带、数字乡村试点。

保障??

一把手任“带长”统筹推进建设

为顺利推进6条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英德市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副组长的美丽乡村风貌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由党政一把手任“带长”,每年分别包抓推进一条市级美丽乡村风貌带的创建工作。

“美丽乡村风貌带明确农民是创建主体,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述负责人介绍,要创新用地政策,围绕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抓好垦造水田、拆旧复垦等村庄整治和农田整治,摸清地质地类基础条件,宜耕则耕,宜建则建,梳理、完善整体布局。要强化资金投入,统筹使用各级涉农资金,积极申报中央和有关专项资金;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本投入,鼓励采用PPP等模式,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建设经营。利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政策优势、“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政策优势、“6·30”活动的平台优势,发动爱心企业整村推进农房外立面改造和建设美丽乡村风貌带。

根据行动方案,将完善验收机制,把美丽乡村风貌带列入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市委“十大行动方案”的督办范围,通报进度。

目前,西牛镇累计完成小湾陈屋、周屋、下营等20个村小组共1100多户农房风貌提升。

一线实践

“脏乱差”村庄蝶变记

西牛镇小湾片区塘面村完善村民自治体系,建成美丽新农村

12月18日,连日阴雨天气逐渐转晴,走进英德市西牛镇小湾片区塘面村,映入眼帘的是笔直干净的村道、整齐划一的建筑、统一的外立面,趁着冬日暖阳,老人聚在屋前的空地上唠着家常……

作为“西乡月美丽乡村风貌带”范围内的一条村庄,此前的塘面村由于内部矛盾,导致村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环境卫生差等问题无人跟进处理,“脏乱差”是该村真实的写照。近年来,塘面村在西牛镇党委和政府的指导下,成立党支部和重选理事会成员,逐步形成“民事民定、民事民管、民事民议”的自治体系,让村民们团结一致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村小组合二为一共建新农村

“我们在2014年就计划开展新农村建设,但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工作难以推进。”塘面村委会主任曾亚石说,在此前,塘面村划分为塘一、塘二两个村民小组,由于长期积累的各种内部矛盾,两村小组之间的山林土地纠纷难以协调,村民不团结导致新农村建设无法推进,村中缺乏带头人牵头开展各项工作,让塘面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例如拆除泥砖房,塘一的说先拆塘二的,塘二的又说先拆塘一的,两村之间互不相让。”曾亚石说,由于两村小组之间互不信任,村庄环境“脏乱差”、污水横流、垃圾乱扔,道路更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

经过上级部门、西牛镇党委研究和实地考察,在2017年的村级换届选举中,两个村小组合并成立了塘面村党支部及塘面村民委员会;同时,推选出德高望重的村民任理事会成员,并将“发展产业、壮大经济、建设新村”作为一致发展目标,以村民为主体,共同推动塘面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目标已定,但怎么建、如何建,又成为塘面村的一个难题。在西牛镇党委和政府的指导下,塘面村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召开村民大会,全村98%的户代表同意整村进行原地拆旧建新,采取“四不补”(拆旧不补、让地不补、人工不补、青苗不补)的形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落实人居环境初步整治,全村共拆危旧房500间。

而新建房屋由村集体统一兴建基础,全部房屋规划遵循“四个一致”(占地面积一致、户型一致、高度一致、外立面一致),统一规划使得整村房屋规划有序,简洁大方,为后续相关发展奠定了基础。

曾亚石说,塘面村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由村集体统一出资规划建设停车场、A级公厕、绿化公园、文化室、风水塘防护栏等公共基础设施;同时,在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村规民约、卫生保洁制度建设,为后续长久的管理打好基础。

曾经“脏乱差”的村庄如今逐渐变成美丽宜居的新农村。“看着村庄一点点变美,许多村民自觉加入建设队伍,为美丽乡村建设出力。”曾亚石说。

连樟样板区美丽乡村风貌带已完成存量农房微改造3728户。

全镇1100多户农房风貌提升

据介绍,“西乡月美丽乡村风貌带”涵盖浛洸、西牛两个乡镇。其中,西牛镇辖区范围包括辖内省道S348、S382沿线村庄,全长约20多公里,经过西联、西牛社区、小湾、花田、花塘5个村(社区)。

自开展风貌带建设推进以来,西牛镇大力开展农房风貌提升、镇区风貌提升、发展农旅结合项目等。目前,全镇累计完成小湾陈屋、周屋、下营等20个村小组共1100多户农房风貌提升,并以赖屋、江下、花田村委周边为试点,逐步探索出新建农房“四个统一”改造新思路,即统一朝向、统一面积、统一高度、统一外立面。

镇区风貌提升方面,启动了镇区老旧小区改造,着力完善镇区街道雨污等市政管网,铺设人行道和沥青路面,工程预计在12月底完工;投入800多万元对S348、S382过境公路街道部分进行黑底化改造;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对省道348线过境沿线25公里两边店铺统一广告板面。

同时,风貌带大力发展农旅结合项目,西牛镇以“一村一品”为方向打造特色产业,以“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培育了麻竹笋、韭菜、枸杞、菜干等多种产业,其中种植麻竹笋5.2万亩、韭菜4000亩,带动当地常住劳动力就业率超50%。

【记者】焦莹

【通讯员】周国强 刘日辉

【作者】 焦莹;陈咏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相关资讯

瞄准世界打造“五张名片”,湖南要干什么大事?

编者按:超常规、里程碑、新动能、新局面、新飞跃……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组委会新闻发布会的众多“高燃”词汇,不仅生动概述了湖南旅游的强势奋进,也“剧透”了湖南旅游的美好未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让大家强烈感受到

雅安市名山区前红路:从“闹心路”变身为乡村振兴致富路

这条路有点牛关注!关注!关注!近期我区前红路上了《中国公路》《四川交通运输》杂志的刊面真的很厉害!四川交通运输杂志中国公路杂志上了这么有份量的杂志其实是一种认可那到底发生了什么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以前道路坑洼不平,雨天出门少不了一身泥;升级

仰韶文化遗址、地平线下古村落、万里黄河第一坝……带你看多彩三门峡

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吴晓铃10月17日-20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举行,这座位于黄河之滨的美丽城市吸引了众多关注。位于三门峡渑池县境内的仰韶村,百年前的一次考古发掘,让这

细致帮扶安农心,焦作马村区农业农村区疫情下积极开展农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

“真是太感谢了!在马村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多次沟通和协调下,让我家‘滞销’的鹌鹑蛋变得很‘畅销’。如今,已全部卖出去了。”近日,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张氏养殖专业合作社张国成喜笑颜开,为马村区农业农村局疫情之下心系农户、用实际行动维护农畜产品

寒亭区: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高铁北站坐拥国家农综区核心区、中央商务区、高铁新片区三大绝佳发展平台的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以重点工作攻坚突破为利器,抢抓崛起成峰的窗口机遇,一路高歌猛进。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风口”,强化高质量发展的“磁场”,寒亭区在重点工作攻坚突破中集聚起强

邯郸邯山区实施10项工程打造洁净城区

马路市场“归零”、破墙开店封堵、广告牌匾提升改造、示范街道创建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韩艳萍、李昊 记者乔宾娟)继通过“洁净城市”复核、被评为2018年度河北省洁净城市(区)后,在今年前10月邯郸市主城区市容环卫月度考评中,邯山区6次位居榜首。

文件下发4年后才开始行动,榆林36个行政村已成“黑户”

近日,陕西榆林横山区多个村的村民反映,2014年,政府要求横山区撤并160个800人以下的行政村庄,直到2018年才开始行动。在撤并过程中,又由于种种原因,有36个行政村没能撤并。最关键的问题是,陕西省民政厅已经撤销了这36个村庄的统一社会

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开幕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记者 高增平)8月19日,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在中国杏花村国际白酒交易中心开幕。各类酒行业协会代表、名酒企业、专家学者、媒体代表云集山西汾阳,共话酒业发展。吕梁借助“杏花村酒博会”这一舞台,按照“以酒为基、以旅

锁在宗祠里的祖传黄花梨供桌不见了?海口红旗镇有村民称附近停靠过陌生车辆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22日消息(记者 李波)12月21日,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委会西湖村村民黎先生反映,一张锁在宗祠里黄花梨桌不见了,其称该桌为祖传之物,估价不菲。经村民报警,辖区红旗派出所已受理该案,展开调查。黎先生

黄花梨又称海南黄檀木,这样珍贵的木材,农村为什么不种植呢?

导读: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发现他家的家具古朴古香,淡雅别致,给人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家具是一种珍贵的木材,这种木材叫黄花梨,也有人叫它海南黄檀木,这种木材的最珍贵之处,就在于它生长速度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而且还散发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今日聊城吉林旅游网数字能量研究中心奥运会资讯网娱乐圈网江门新闻媒体网物流信息网娄底新闻头条网京东JD美股运动健身资讯网今日济宁荆门新闻资讯网长沙新闻资讯网丽江旅游网天天基金行情网鹰潭新闻资讯网墨西哥旅游网奥斯陆旅游网邵阳新闻头条网黄冈新闻头条网株洲新闻头条网今日马鞍山防城港新闻资讯网出国留学网洛阳新闻资讯网朱氏国学起名网黄鹤楼酒资讯网湖北旅游网摩托车机车网梧州新闻资讯网
清远新闻资讯网是清远最新消息实时更新、清远新闻爆料热线、广东清远清新综合新闻、清远今日头条最新消息、清远天气、清远新闻头条、清远美食小吃、清远房产专题社会时事评论、明星娱乐,生活时尚等广东清远专业时事报道门户网站!
清远新闻资讯网 83886.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