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梅州兴宁:汇聚力量筑牢基础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2-09-07 19:32:15 4411

摘要:原标题:汇聚力量筑牢基础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梅州兴宁全力改善村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春日时分,驱车从G25长深高速驶入梅州兴宁市径南镇,漫山遍野的茶树抽芽吐绿,茶农戴着草帽,忙着采摘。“今年我的茶叶基地有28...

原标题:

汇聚力量筑牢基础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梅州兴宁全力改善村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春日时分,驱车从G25长深高速驶入梅州兴宁市径南镇,漫山遍野的茶树抽芽吐绿,茶农戴着草帽,忙着采摘。“今年我的茶叶基地有280多亩茶树准备开采。”望着茶园,径南镇茶叶种植户戴勇平满脸笑容,“预计收成不错。”

俯瞰径南镇,一条“之”字形的道路将沿线10个村串珠成链,美景犹如画卷,轮番上演,春采茶叶,夏摘李果,冬赏李花,全年美酒飘香,一幅富美乡村图景跃然眼前。

兴宁市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种植效益多重增长。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四季富美的径南镇是兴宁乡村振兴图卷的亮色之一。乡村振兴,久久为功。兴宁市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坚决守住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农村安全稳定四条底线,着力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热情,逐步形成乡村振兴大家干的局面,汇聚强大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有声,乡村全面振兴迈上新台阶。

激发内生动力 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沿着蜿蜒的村道走进新洲村,沿途是干净整洁的道路,映入眼帘的是统一白墙黑瓦的老屋以及路旁新设的仿木护栏、新种的花草。再往深处走,一个可供休憩的露天小平台让人眼前一亮,几位老人正坐在木椅上沐浴春光。

“这段时间我们村的变化太大了!”径南镇新洲村党支部书记蓝志群感慨道,这得益于径南镇“十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建设。

去年11月,径南镇“十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启动,包括新洲村在内的十个村积极行动。“项目启动后,党员发挥带头作用,拆除破烂房屋、改造自家房屋、建设‘四小园’……”径南镇党委书记曾秋勇介绍,与此同时,党员实施“网格化管理”,以居住地为中心,监督周边的环境卫生,带领群众参与进来。

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新洲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路好走了,路灯也亮了,花花草草都很美,我每天傍晚都会去散步。”谈到村子的变化,68岁的新洲村村民何裕光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十村联动”的背后,是兴宁乡村连片振兴、镇村联动发展态势。在石马镇,一条石马河悠悠地流淌着,串起了洋门、向前、陶背、新群、刁田和新石六个村。2020年,石马镇“六村联动”乡村振兴连片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当地结合各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农旅产业平台。

如今,项目已基本建成,“三桥水韵”“铭记传承”“耕读传家”“生生不息”及“左林右李”等景点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据石马镇镇委副书记刘仕伟介绍,启动建设时,各部门齐心协力,党员鼓足干劲冲在前头,向村民宣讲政策,与施工方同劳作。

石马镇洋门村三眼桥承载着全镇人的乡愁。 南方+ 陈泽铭 拍摄

只有群众的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才有无穷力量。看着党员干部奋斗的身影,见证着乡村一点一滴的改变,群众的心逐渐沸腾。作为石马镇的大门,洋门村三眼桥承载着全镇人的乡愁。“打造三眼桥景点时,群众热情高涨,包括建设沿河绿道等所需要的土地,村民都无私地捐献出来。”刘仕伟说。

如今,三眼桥重获新生,区域内还兴建了对歌台、健身步道、锦绣长廊等。“乡贤回家时无不驻足于此,感慨家乡变化之大。”刘仕伟说。

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如今,全面激发内生动力的兴宁乡村振兴一片火热。在罗岗镇,当地镇委以“党建+产业”的形式,将活动开在田间地头,10多名党员干部与当地群众齐聚在油茶林中,听取农技人员讲授油茶种植管理知识;在合水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联合科技特派员开展调研,因地制宜发展澳洲坚果。当地政府出台奖补政策,提高群众发展产业的热情,已累计在8个村种植近两千株……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兴宁市注重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建立县领导挂镇帮村、镇干部包村包片、村干部包户到人和周议事、月检查、季通报、年考核等机制,切实做到乡村振兴推动到哪里,党员就带头在哪里。

同时,兴宁市通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农房风貌等,让群众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乡村的变化;通过培训交流,使得干部更有情怀、有境界、有本领。如今,环顾四周,是肉眼可见的变化,群众的获得感、乡贤的荣誉感、干部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乡村振兴工作的无穷力量逐渐汇聚。

守住四条底线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在宁新街道横新村,农户们穿着水鞋踏入没过脚踝的水田中,手捏秧苗,快速插下,再稳稳后退,如此重复。

田家少闲月,春耕正当时。眼下,兴宁市各镇村正抢抓农时,加快推进春耕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全力扎牢“米袋子”。

“今年需要复耕复种农田面积620亩,现在已经完成550亩了。”横新村党支部书记李伟新说,为顺利推进春耕生产和复耕复种,村“两委”加强宣传、解决灌溉排水问题、上门介绍奖补政策等,鼓励村民进行复耕,推进土地流转。

民生大计,粮食为本,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作为广东省丝苗米种植之乡,兴宁市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稻米精深加工业,推动水稻全产业链开发,带动全市粮食面积、产量、效益多重增长。

兴宁市大力发展丝苗米产业,助农增收。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今年1200多亩丝苗米的播种任务已经早早完成。”该合作社理事长罗新辉告诉笔者,他们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向种植户提供优质种子、农资、技术等,“今年带动农户新种了3000多亩。”

科技赋能,丝苗米产量、品质得到提升。

据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钟学文介绍,产业园按照“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的全产业链要求,统筹布局丝苗米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品种筛选、标准化种植、烘干、仓储、检测、文化展示、科技创新等功能板块。

此外,产业园大力推广适合该市耕作条件的“19香”“象牙香占”等一批优质稻新品种,进一步优化兴宁市粮食生产结构;通过大数据平台为水稻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一站式”服务提供建议等,实现增产增收。

兴宁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21年,产业园内丝苗米种植面积达20.76万亩,年产量9.55万吨。至目前,产业园内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19家,家庭农场68家。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兴宁市牢牢守住粮食生产底线,鼓励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合作组织、粮食龙头企业进行集约化经营,推动粮食规模化生产;守住耕地保护底线,持续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同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农村安全稳定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兴宁市制定《兴宁市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完善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接续推进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三保障”和兜底帮扶、保险托底帮扶、资产收益帮扶、社会力量帮扶六个方面帮扶。

此外,兴宁市坚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与乡村治理资源整合等,维护农村安全稳定。

坚持产业兴村 激发特色产业经济活力

走进龙田镇梅州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肉鸽养殖基地,一排排整齐的鸽舍映入眼帘,数不清的鸽子正在啄食。

兴宁省级肉鸽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村民增收致富。 南方+ 陈泽铭 拍摄

就在不久前,该公司生产的“陈小鸽风味乳鸽”在众多预制菜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百家手信(畜禽预制菜)之一。

“乘着预制菜的东风,我们的销售量不断上涨,目前乳鸽产品日销可达1万只,自热鸽汤日销达3万罐。”金绿现代农业总经理陈伟波说,预制菜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成为上游种植户增收致富的渠道,相比于活禽批发,做成预制菜后农户的收益可以提升到15%—20%。

作为省级肉鸽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龙头企业,金绿现代农业带动农户规模化养殖,合作农户达1071户,每年收购鸽子大约1000万只。仅资产收益项,去年合作农户实现分红426.26万元,户年均增收3891元。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兴宁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逐步走向生态化、高端化、规模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自从村里发展西瓜产业后,挣钱只需要在家门口了。”四月,在新圩镇鲤湖村西瓜种植基地内,村民刘小梅正悉心地为西瓜修枝、理蔓。

去年6月,由梅州市委办牵头组成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正式进驻新圩镇,随后便马不停蹄开展地毯式调研,掌握镇情村情。

“新圩镇以工艺制造为主导产业,有不少农村土地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队长张芳告诉笔者,结合当地沙质土的特点,工作队因地制宜谋划乡村特色产业,把资金引起来,让村庄活起来。

在其牵线搭桥下,来自江西的西瓜种植大户张德剑在鲤湖村选定了300亩土地。

政府搭好台,村企唱好戏,产业发展才有充足的活力。谈妥之后,当地村委用了两天时间流转出土地,省去了企业等待的时间;考虑到农村水利设施及交通不完善的问题,还修建了4个水闸和1座小桥。

“当地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充满信心。”张德剑已经决定留在兴宁发展。目前,西瓜基地亩产能达到1.5万斤,每斤批发价2元以上,每天带动约50名村民就业。

当下,兴宁各镇村在紧锣密鼓地掀起新一年的“冲锋战”,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在新陂镇华新村,260亩茭白喜迎丰收,带动了30余名村民参与收割;在合水镇,万亩茶园迎来了开采的时节,农户的身影随处可见……

近年来,兴宁在大力推动丝苗米、肉鸽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申报油茶、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在特色农业品牌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通过促进优势产业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该市大力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已有183家企业对接帮扶458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目前,全市有83个村入选“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