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7 18:16:29 | 浏览:662
8月28日一早,英德市石牯塘镇联山瑶族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林长吴乙明来到村中的山林里进行巡林。“如排查森林火源点、查看是否有地质灾害,都是巡林的重要内容。”
联山瑶族村位于英德市石牯塘镇西北部,是英德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行政村。该村有森林面积10.8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有9.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8%。近年来,在吴乙明的带动下,联山瑶族村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构建了村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通过因地制宜创新巡林机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让村子变美了,村民更富了,逐渐发展成一条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创新巡林机制
10.8万亩森林从未发生过火灾
吴乙明是一名退役军人,2013年,他心中挂念贫困的家乡,毅然回到了联山瑶族村,在村内开办了麻竹笋加工厂,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在2019年4月,他进入石牯塘镇联山瑶族村村委工作,并在2021年8月被村民选举为联山瑶族村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联山瑶族村有森林面积10.8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有9.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8%。陈咏怀 摄
联山瑶族村山多地少,不少村民都是依靠这一片青山生活,如何守护好村中的绿水青山,是吴乙明要重点考虑的问题。2021年,联山瑶族村在英德市林业局和石牯塘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开始全面推行林长制。吴乙明作为村级林长,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他深知,做好宣传工作,让村民将“爱护生态环境”牢记在心是最好的办法,因此,在推行落实林长制工作中,他多次组织全村村民在“流动夜校”课堂上开设林业专题课程,重点学习森林防灭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涉林违法行为法律法规等知识。同时,他也时常带领护林员走村入户,为村民普及林长制的相关知识,增强村民的防火守林意识。
吴乙明在山中巡林。陈咏怀 摄
作为一名村级林长,巡林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吴乙明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对机制进行了创新。他要求全村党员、村民代表成员牵头,对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四个网格进行不定期巡林工作,全体村民则根据各自耕作的林区开展巡林工作,发现破坏森林资源问题,及时上报村级林长。
吴乙明查看木耳的生长情况。陈咏怀 摄
吴乙明每月至少3次带领2名副林长、25名村级巡山员,以4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分成4个网格深入山林巡查。每次巡查来回便是几小时,每个山头,每条小沟,每处隐患点,他都要求巡护到位。“我们一般早上6点就开始徒步巡山,饿了累了就靠在树下吃点干粮休息,一直到下午5点才回来。”吴乙明说道。
创新的机制切实增强了联山瑶族村的生态资源管护能力,自联山瑶族村1956年建村以来,该村10.8万亩的森林从未发生过火灾。
发展林下经济
过山瑶吃上“旅游饭”
走进联山瑶族村,一幅颇具瑶族风格的秀美乡村画卷映入眼帘,一栋栋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整洁宽敞的水泥路连村入户,漫步田间小路,绿荫环绕、草木葱翠,让人倍感心旷神怡。在村里的农庄里,停了几辆外地车辆,不少游客在品尝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联山瑶族村把约4000亩林地打造成特色农特产品产区,种植木耳、灵芝、冬菇、茶叶、中药材及麻竹笋等农产品。陈咏怀 摄
此前,联山瑶族村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村民分散居住,靠山吃山,主要收入来源是靠种植笋竹、采集野生菌类冬菇、灵芝、木耳贩卖,收入低,生活条件差。如今,该村通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动员村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把约4000亩林地打造成特色农特产品产区,种植灵芝、冬菇、木耳、茶叶、中药材及麻竹笋等农产品,大大增加了群众的收益。“现在村里的人均收入已超过了2万元,林下经济收入达到1万元,占总收入的50%。”吴乙明说道。
今年,吴乙明还计划和清远市农业企业家协会在联山瑶族村共同打造了网络带货直播间,把瑶族村的特色产品带出去,走出去。林下经济的发展,彻底改变联山瑶族村过山瑶的生活方式,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吴乙明说,保护森林也给联山瑶族村带来很大的创收,如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助。联山瑶族村每年有370多万元的效益补助金,村党总支利用生态资源的补助所得,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特色旅游的发展。“这笔补助金70%作为分红拨到村民手中,30%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村中的公益事业。”
近年来,联山瑶族村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山里空气的负离子,成了城市人眼中的香饽饽,“大山里的小乡村”声名在外,推动了乡村特色旅游的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外来游客的增加,带动了林下特色产品的销售,带旺了民宿、餐饮业的发展,每年能带动村民人均收入增收近2000元。
此外,吴乙明还合理利用村集体收入为全村唯一的五保户赵庚福翻新加固了房屋,重新安装了电线线路,大大改善了赵庚福的生活环境,消除了住所的安全隐患问题,赵庚福看着崭新的房顶说道:“现在的房子再也不怕刮大风下大雨了”。
“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让村子有更好的发展未来,我会尽自己所能,带领全村上下抓实抓细林长制工作,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吴乙明说道。
【记者】陈咏怀
【通讯员】虞月毅
【作者】 陈咏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长泰区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督查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由区纪委监委和区委组织部组建9个督导组分赴乡镇(场、区、办事处),采取“点”上看、“线”上督、“面”上听等方法,在关键时刻和防疫一线考察识别村(社区)“两委”干部,引导全区广大村(
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吴晓铃10月17日-20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举行,这座位于黄河之滨的美丽城市吸引了众多关注。位于三门峡渑池县境内的仰韶村,百年前的一次考古发掘,让这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34岁的苏晓光是舞阳县保和乡大路李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12月,他退伍后返回家乡,承包土地,建设农场,发动村民自主创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我们引导村民套种小麦和烟叶。”苏晓光告诉记者,大路李村有4个种烟大户
“真是太感谢了!在马村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多次沟通和协调下,让我家‘滞销’的鹌鹑蛋变得很‘畅销’。如今,已全部卖出去了。”近日,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张氏养殖专业合作社张国成喜笑颜开,为马村区农业农村局疫情之下心系农户、用实际行动维护农畜产品
河北新闻网讯(智慧娟) 为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助力疫情防控,连日来,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全力组织开展村庄清洁和防疫消毒行动,坚决做到“两清一消”,在该区持续掀起环境卫生整治热潮。开平区越河镇坚持垃圾“日产日清”,特别是对卫生死角进行突击
信件内容: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关于红眼川乡霍家坡村的移民问题,周边别的村早都已实现移民,最早的已经移民已有10年左右了,红眼川就剩霍家坡村一直都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也没有收到任何通知,不知道到底移民吗?要移民的话具体什么时候移民?回复部门:离
泽州探路:乡镇道路城市化管理如何兼容? 2018年 5月8日,泽州县人民政府下发了一个通告,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这则通告的主要内容是:泽州县将对南村镇、金村镇、巴公镇实行城市化交通管理。 “对乡镇道路实施城市化交通管理,行吗?”有人提出异
近日,陕西榆林横山区多个村的村民反映,2014年,政府要求横山区撤并160个800人以下的行政村庄,直到2018年才开始行动。在撤并过程中,又由于种种原因,有36个行政村没能撤并。最关键的问题是,陕西省民政厅已经撤销了这36个村庄的统一社会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记者 高增平)8月19日,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在中国杏花村国际白酒交易中心开幕。各类酒行业协会代表、名酒企业、专家学者、媒体代表云集山西汾阳,共话酒业发展。吕梁借助“杏花村酒博会”这一舞台,按照“以酒为基、以旅
导读: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发现他家的家具古朴古香,淡雅别致,给人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家具是一种珍贵的木材,这种木材叫黄花梨,也有人叫它海南黄檀木,这种木材的最珍贵之处,就在于它生长速度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而且还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