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兴隆杂忆(结束篇)|解开兴隆名称来历的背后密闻

2022-10-07 01:56:53 1996

摘要:文图|刚峰上期我开讲了兴隆名称是来自万宁人,冯子材平黎大军麾下万宁营老大,首任兴隆抚黎局局长钟仁宠之手一事,但并未讲深。本期最后一讲,将解底钟仁宠其人其事并解密兴隆名称来历的背后史闻。兴隆:中国咖啡第一镇通过前面五期的开讲,大家知道,兴隆这...

文图|刚峰

上期我开讲了兴隆名称是来自万宁人,冯子材平黎大军麾下万宁营老大,首任兴隆抚黎局局长钟仁宠之手一事,但并未讲深。本期最后一讲,将解底钟仁宠其人其事并解密兴隆名称来历的背后史闻。

兴隆:中国咖啡第一镇

通过前面五期的开讲,大家知道,兴隆这块地方,因属海南传统黎区的荒芜之地,广义上,明代之前官方称“鹧鸪山峒”,清代改称“万宁西峒”管辖,既无峒寨也无汉村,在山涧水溪不毛之地上,历史上官府根本没给它取汉姓名。

然而,因为兴隆是黎区什密一带通往万宁汉区必由之路的险道隘口,当地黎人为它取了一个别名叫“唎呛隘”。这是个黎语地名,我也不懂黎语,搞不清楚黎族人对这个名称的实际涵义,但它却是史上唯一能查到的历史老名,它位于现在的万宁兴隆一分场与琼中和平镇什密村交界的山隘口。此口,一边是群山连绵,一面是溪水湾湾,因为是黎汉通渠之地,渐渐有汉人在此与黎民做了贸易生意。故,后来汉人称此地为坡垒湾,也叫玻璃湾,上个世纪的1983年因修了一座水库,把三渡河拦腰闸住蓄水,蓄成一个长长的库腰,现改名沉香湾水库。

别小噍这个“唎呛隘”,它在120多年前却是一个让天下闻名的地名。

清代的“唎呛隘”现在的沉香水库

由兴隆通往黎区什密村的古道

沉香湾水库

不只是因为,在1887年4月,冯子材的军队在唎呛关隘与黎族起义民众激战几天,夺下隘口,直抵什密老寨,冯军一直追击起义民众直达五指山脚树阶(仕阶)村,才取得东线平黎之战的完全胜利;更是在1886年的海南黎汉大起义的事件中,因11月万州西峒客家人陈氏两兄弟与现琼中什密村黎头王打文成为起义的主力,他们攻破了清兵驻守的长沙营与唎呛隘口,加上,最后,清军在此隘口上与黎汉守军打了最后一仗。故,清末年间海南这场黎汉起义,史学界以地名,史称“唎呛隘暴动”。

“唎呛隘”可谓随战争一举成名!

取胜后的冯子材,在此屯兵,并将“冯督办”搬迁到此。清军以此为中心,一边清扫周边残余义军,一边开展全岛声势浩大的抚黎,并在此成立了海南第一个抚黎局的行政与军事合一的准县级机构。兴隆之名,随着兴隆抚黎局开始出现在冯子材与张之洞向朝廷奏折的电文里。

谁是第一个将此地更名为兴隆的人?史上没有确实的记载,万宁志与兴隆场史上却模糊刊载了一个版本,说的是百年前清末一位冯姓官员看中了这块地而取兴隆之名。现引载如下:“兴隆自古乃蛮荒之地。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冯姓官员辞官后在此垦荒种植椰子、槟榔等。后来附近的黎族人家也相继迁移来此居住,自此这千古蛮荒之地逐渐热闹起来,吸引不少外地人来到这里集市贸易,交流农副产品。这位官员便给起了一个响亮的名称——兴隆。”。

万宁这段史志编辑的实在是有点差劲,因为,史料中所言的这位冯姓官员是谁?是冯子材将军还是另有其人?史志说的不清不明。我估计编志的人也没有依据,只好依据清末冯子材平黎事件到达过万宁兴隆之地,而笼统编辑一名冯姓官人。

兴隆之名到底出自于谁之手?我在上期已说过,是出于兴隆抚黎局首位局长钟仁宠。

其实,为兴隆之名的来历,我花了好多时间也向海南史学前辈周伟民老师及海南一些教授都曾请益,可惜他们也无依据。后来,我在兴隆采风,走村串户与当地史学研究者喝茶聊天,才慢慢得到了这个结论。

兴隆 橄榄山庄

作者骑行在兴隆绿道上

以骑行的方式,走村串户挖掘万宁历史文化

兴隆国家绿道

兴隆牌坊

寻找历史人文遗址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钟仁宠是何许人也?他为何要为他管辖的这块土地命名为兴隆?这其中又有何背景?

海南史志上,有关钟仁宠的记载实在是太少,或许是按照正史的观念,把钟仁宠协助清军镇压黎汉起义之举,当成反面人物而不屑一顾。现将万宁史志上,唯一一段记载有关钟仁宠史料摘录如下:“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陈中明、陈中清和王打文等人在琼中的长沙、长兴一带黎村发动2000多人起义,转后攻打定安、万宁等县城,声威所至,官吏遁逃。两广总督张之洞急奏光绪皇帝,帝下旨钦廉提督冯子材率兵过琼镇压。冯子材驻军兴隆,利用熟悉黎情的庆云图礼纪村人钟仁宠为前导,收买黎奸,内应外合,烧杀掳掠,镇压了黎民起义,使许多村寨变成了“无人村”。清廷遂委任钟仁宠为兴隆抚黎局局长,驻兵兴隆。清末民初时期,其侄钟启桢继任兴隆抚黎局团总。”。

果然,这段史料几乎把他当成了反面人物,没有记载他的祥细履历,但我却从中读到了一条重要信息,那就是钟仁宠是庆云图礼纪村人。

礼纪(古称里杞)现在是万宁一个著名的乡镇,东线高速下万宁兴隆地段有个莲花出口,下来就是礼纪镇管辖区,它是兴隆与东澳镇的连接地,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黎汉杂居区。

可惜,现在的礼纪已日新月辉,因紧挨兴隆,海南最大的归侨旅游风情镇,故,礼纪几乎没有老房了,竹林村里也寻找不到钟氏祖房的任何遗迹。听村里的老辈人讲,百年前钟仁宠发迹后,早就搬到兴隆去住了,礼纪早已没有他的后裔。

不过,走村串巷我还是收集到了有关钟仁宠的许多信息。

兴隆街道上的南洋风情候车亭

兴隆一角

首先,得知钟仁宠考取过贡生的,也就是说他在万州书院里考到了秀才功名,方能在黎汉杂居的番阳当教书先生。或许因为在乡试中没有考上举人,故无法当官,才有怀才不遇之举。一直不安心做一个乡村老师的他,在已退休的万州老干部的引荐下,去拜见正驻扎在琼海嘉积镇冯子材,经促膝长谈,被冯督办“慧眼识英雄”被招募为军佐,并成立由他领导的“万州乡绅营”,才会在东线剿灭陈氏兄弟的平黎大战中建立军功,得以重用。

其次,钟仁宠作为一名落第书生,还是很有才华的。抛开政治观念,作为一名失意的书生,他沿袭了古代文人墨客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儒家情怀,投笔从戎,走向仕途,演绎了一段贫困书生励志的人生故事。

比如,我们从民国的一些志书文章中,还是可以读到有些零星记载他立志的故事。如,当年他在番阳当私塾先生的草寮里,曾以诸葛亮自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番阳似南阳,一座草庐,好似先生龙卧”;下联是“武士非文士,三更刁斗,宛然前日书声”。仅从楹联上就可以看出,此人有“安邦治国”之志。

第三,钟仁宠乃名门望族后裔。海南钟氏在明朝出过一位“岭南大儒”亦钟芳。此人不仅官至江西左布政使(省级干部)而且,才学诗情颇丰,是仅次于海南第一才子丘浚之后的、也是海南著名六对“父子进士”之一的海南著名乡贤。

去年,我曾带网友到过位于海口秀英区东山镇的钟芳墓考究并研究过钟氏族谱,得知海南钟氏发源江西南昌郡,累世阀阅,衣冠赫濯。钟氏迁琼始祖京公,自元从江西迁琼,羁旅于万州,其子惠公于明朝洪武中乃迁居于崖州,再传祖讳铠公、明公,诞育筠溪(即钟芳),可见,明朝大儒钟芳乃系万州钟氏后裔。

从元朝至今,钟氏宗亲后裔,遍历琼山、定安、万州、崖州、东方等全岛十余市县,估计已传至二十多代,人口3万有余,其中三分之一在万宁,人才辈出。其中,原三亚市委书记、海南省政法委书记钟文皆属钟京公后裔。

只是,传到万州钟仁宠这一代,估计门庭落魄,否则,不可能屈居在礼纪这样的黎汉杂居地,靠教书来糊口。

毕竟是名门之后,饱读诗书的钟仁宠在乱世之中,能够遇上伯乐冯子材,让他有一展才华之余地。当黎族起义烈火被扑灭后,为解冯子材后顾之忧,同时也为了杜绝后患,防止黎民再次起义,他向冯子材提出4条治黎建议:1、面对清兵攻破山寨时的到处烧、杀、掳、掠,他建议对上万计凡参加过起义的一般黎族村庄和群众,不杀安抚为主;2、为加强对黎族的统治、设立“抚黎局”,实行“同化”政策;3、在黎区开辟十字路,官兵可随时进入五指山区;4,立“私塾”,以《四书》教育黎族子弟,以为教化文治。

他的建议均被冯子材采纳成为治琼措施,并被委任为第一任“兴隆抚黎局局长”。从此,兴隆之名才开始出现在海南的地图之中。

张之洞与冯子材往来电文

张之洞电文

清末万宁兴隆地图

清代海南万宁钟氏祠堂匾额

钟仁宠为何要将这块黎族荒芜之地,取名兴隆?

我想,作为一介书生的他,应该至少有二层意思。

一,尊诸葛亮抒才志。“兴隆”一词,最早出现在诸葛亮《前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里的“兴隆”,是形容词,是“兴旺隆盛”的意思。钟仁宠作为诸葛亮的铁杆粉丝,用先师“兴隆”一词而取名,实有历代文人墨客抒志之意。

二,敬乾隆表效忠。我们知道,河北有个兴隆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南偏西,明长城北侧,是“一县连三省”的战略要地。明朝时,此地属蓟镇管辖有驻军,是朝廷防止蒙古族进攻北京的战略通道。在这个通道的边上有座“孤山”,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还曾经镇守过一段时间。 “孤山”这个名字,一直叫到清朝中前期,直到在乾隆二十年,“孤山”才改名为“兴隆山”。

为何要改名?主要是孤山这一带的地形被风水师勘探为龙穴宝地,于是,在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开始修建清东陵,孤山就被改叫兴(龙)山,直到乾隆更名为兴隆山。

这段历史有史可查,被记载在《清实录•道光朝实录》及《昌瑞山万年统志·志防护·巡签会哨》中。 清代“兴隆山”的名字一直沿用至宣统朝,后至民国19年(1930年)遵化县政府以兴隆“地处边鄙,鞭长莫及”为由,呈报河北省民政厅,正式置兴隆县。

250余年的河北兴隆县孤山“后龙风水”封禁

河北兴隆县的明长城

清东陵

作为万宁当地一名才华横溢的贡生,钟仁宠不可能不知道河北兴隆山皇陵的这段历史,恰好,万宁西峒太阳河这一段地方,也是一块潜龙仰卧宝地,将自己就任的抚黎局衙门取名“兴隆”既表达了对朝廷效忠,又展现一介书生以诸葛亮为榜样励精图治将黎区治理的“兴隆发达”之意,此等好名,难怪冯子材与张之洞都非常喜欢,焉有不同意之理!

于是,冯子材成立兴隆抚黎局的请示开始出现他向张之洞往来的电文里,兴隆这个地名,从此,横空出世,一直叫响至今。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钟仁宠对兴隆还是很有贡献与作为的,谈不上平反,至少,应该给个公正的评定。兴隆抚黎局,其实,全名是“兴隆抚黎开山局”,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张之洞、冯子材“抚黎十二章”开通“十字路”东线万宁三段通往水满峒等黎区的山路,并负责开矿伐木、开墟立市,及兴办学堂等具体的抚黎事务。

一百多年了,现在万宁兴隆通往陵水、保亭、琼中方向的三条省级公路,基本上就是在当年钟仁宠的抚黎局开通基础路上修筑的。从冯子材与张之洞往来的电文中,我们依然可以读到,当年兴隆抚黎局招聘文昌人来做木材生意带动黎区发展的奖励措施,以及,落实张之洞邀请华侨来种植咖啡发展外贸的文字。

过兴隆墟的海榆东线

从兴隆至牛栏坪的“正东三路之一”线路追溯图及各峒位置。@眉豆

民国的史料其实对他的评价还是蛮高。如1932年《圣教杂志》第21卷第10期刊登的“琼崖苗黎概况”一文有如下记载:又在万宁之兴隆峒,册封钟仁宠为峒主,以把守要隘。凡黎案纠纷,有解决公断机构。自此黎民相安无事,共乐太平者,有二十余年,其成绩殊不可没。

除了以上政绩外,我以为,钟仁宠对兴隆最大的贡献,还在教育。这位私塾先生,通过设立义学,招收黎族子弟学习汉语、礼法和朝廷圣谕。当年在兴隆办起了黎区最大的学堂,选拔优秀的黎族孩子来读书,并培育出二名黎族秀才,一为王维昌,一为黄云珍。其中王维昌被提拔成为陵水县七弓峒的峒主,死后由其子王昭夷世袭保亭营抚黎局团总。正是这个黎头王昭夷,后来与琼崖纵队合作,于1927年6月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解放了陵水县,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县级政权,比南昌起义还早,而彪炳史册。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叙。

钟仁宠病故后,由他的侄子钟启桢接任兴隆抚黎局团总。1922年的《地学杂志》第11期,刊登了彭程万、殷汝骊合写的“琼崖黎民之状况及其风俗与教育”一文,除了论述黎人之起源及种类、黎人之性情、黎患之原因、黎人之风俗以及黎人之教育等内容外,还专门就钟启桢对黎人教育的贡献及龙济光的破坏做了记载与评价:

“黎人学校规模最大者,为万宁属兴隆四黎学校,校系前黎团总长钟启桢氏所建。有大讲堂四间,寄宿舍数十间,可容学生二百余人,筹有常年经费二千余吊,创办敷年,成效甚著。

钟父圣夫,曾随冯子材抚黎,对于黎人,极有信用。启桢才具胜人,办事颇有条理,黎人大受感化。刻下万宁属各峒黎人,无一不通琼语,无一蓄发涅面,全部黎男及一部黎女,均作汉装,峒中识字者,亦较他处为多,均钟氏之力也。

钟氏之功虽大,然因龙济光来琼时,曾与民党联络,有所抵抗,后竟遭龙枪毙,学校被封,校址改作抚黎局,校款移作抚黎局及汉境里杞警察分所之经费,沧海桑田,不堪回首。

这段史料很珍贵,让我们第一次得知,钟氏两代人在兴隆兴办学堂的规模与黎人教育启蒙归化后的成就。可惜,到了民国1916年,来自云南彝族蒙自世袭土司龙济光,作为袁世凯的死党,被段祺瑞任命为广东督军兼署巡按使,遭到广东人民的强烈反对,孙中山立即发出讨龙号召。7月,滇桂护国军和广东民军发动进攻,龙部败退。10月龙率余部退守琼州(今海南岛),疯狂对海南民众进行镇压。以钟启桢“曾与民党联络,有所抵抗”为罪名,竟遭龙枪毙,兴隆学校被封,校址改为官用。从此,经钟氏二代人苦心经营兴隆学堂“寿终正寝”,让人啜泣。

民国十年,广东省政府遂下令撤销黎务局,凡属黎民事项,悉归县属管辖。自光绪十二年开始设置的抚黎局,清朝对治理海南独有的“红头文件”赐予的机构,只存活了四十多年后,便从此消踪匿迹。

以黎治黎政策被取消后,于是,海南又开始大乱。史料记载:“自是厥后,黎民益无所顾忌,动辄滋扰。民十一,集合三千余人,攻陵水县城,杀其县长刘震及全家廿余口。民十二,又集合五千余人,攻陵水县城。虽未攻破,而攻杀县属汉民无数。此外各属黎民互相攻杀者,指不胜屈,直至现今,昌江、感恩等县,县长命令,已不出县府。”。

兴隆抚黎局被撤消之后,没有了行政机关的兴隆,墟市自然也凋谢了。

取消了黎区的土司制,民国时期,海南实现流官制,兴隆属国民党万宁县第二区第九甲管辖。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据海南,在兴隆建堡一座,驻有一小队。1943年被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参谋长李振亚率部化装送粮民众,奇袭日军,拔掉据点。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原在兴隆驻有一个小队,1948年秋季攻势中被琼崖纵队第三总队张世英部第七支队特务队张从泉部包围,迫其投降。

到海南岛解放,兴隆墟的衰败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有史料记载,兴隆“仅有一条小街道长约二三十米,街道两旁有几间低矮破旧的砖瓦房屋,余下便是茅草房。店铺销售木屐、烧火柴及一些零星的日用品等等。”。解放初期,新修筑的海榆东线公路从兴隆墟穿过,路旁虽有一条河水清澈、山光水色,甚是迷人被称为“万宁的母亲河”的太阳河,但依然没有带旺此地。

兴隆华侨农场一角

兴隆华侨农场场部

兴隆一角

兴隆一角

直到兴隆华侨农场的创建,兴隆墟才开始复兴。

1951年9月至10月,按中央要求,广东省委派三名干部带领700多名受英帝国主义迫害的马来亚归侨,分三批抵达兴隆安置,组织难侨生产自救。1952年9月1日,兴隆华侨集体农庄成立。1955年9月,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兴隆华侨集体农庄的性质是国营农场性质”的决定。经筹备,1956年2月1日,正式宣布改制为国营农场。1958年9月,农场改制为“兴隆人民公社”,其地域包括南桥、南林、东和、牛漏等周边场乡。1959年6月兴隆人民公社解体,恢复“国营华侨农场”。1960年6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兴隆改编为“二师八团”。1974年9月,兵团解散,兴隆华侨农场划归广东农垦系统管理,1978年9月,兴隆从农垦划出,归广东省侨办、广东省华侨农场管理局管理。海南建省后,归属海南省侨务办公室管理。2007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将兴隆华侨农场下放到属地的万宁市,实行政企分离,明确体制管理。2011年,经省、市政府批准同意,万宁市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的管理机构成立,设立经济区工委、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将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的级别确定为副处级,华侨旅游经济区保留华侨农场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建场半个多世纪以来,兴隆先后安置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华侨10,000多人, 被称为海南的小“联合国”,成为海南最大的归侨之乡、最大的旅游风情镇、中国咖啡第一镇、中国著名的养生休闲基地、世界长寿之乡。

半个世纪以来,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多次亲临兴隆视察工作,看望归难侨。经过几代兴隆人的艰苦奋斗,把一个瘴疠横行、交通闭塞的穷乡僻壤,逐步发展成为黎汉百姓安康乐业、富裕文明的全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名胜之地。不仅实现了百年前张之洞、冯子材“治琼方略”理想,更对得起取名为“兴隆”抚黎局第一任局长的钟仁宠这位乡贤的万宁人。

兴隆一角

兴隆华侨农场太阳河畔

兴隆一角

兴隆一角

常言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本文结束语,我建议,兴隆风景区内,应该为张之洞、冯子材,甚至钟仁宠等历史人物,建立雕像建一个历史文苑。溯本追源,尊重历史,起到抚慰先人、启示后代之意,也为广大游客增设了一个历史人文景点的好去处。

此等好事,何乐而不为!

(全文完毕)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