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英德24个街镇名字的由来,你知道不?

2022-09-07 18:40:13 5575

摘要:英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滔滔北、连、滃三江滋育了勤劳勇敢的100多万英德人民,孕育了南中国的一朵文化奇葩,见证了悠悠岁月留下的历史印痕。24个街镇名来历“英”、“德”二字原意分别为相似美玉的石头和恩德盛行,合作地...

英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滔滔北、连、滃三江滋育了勤劳勇敢的100多万英德人民,孕育了南中国的一朵文化奇葩,见证了悠悠岁月留下的历史印痕。

24个街镇名来历

“英”、“德”二字原意分别为相似美玉的石头和恩德盛行,合作地名便是产美玉的恩德盛行之地。那么你们知道英德24个街镇的名字来历吗?不知道的话,就让旅游君告诉大家~

英城街道

英城街道位于北江中游西岸,是英德的“城关镇”,其名来历显而易见,清康熙以来,此地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图、乡、附城区、城关镇、附城乡、公社、镇。直到2004年6月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

大站镇

建置始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清末民初粤汉铁路在此设车站,命名为大站。自明、清、民国至今,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竹径都南滩凤步小江图、波罗坑图、大蓝村图、侧黄乡、小江乡、南岸乡、大南乡、波罗乡、侧黄乡、南岗乡、附城区、城东乡、人民公社(区),1986年4月撤区设大站镇。

望埠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原称望夫归、望夫冈。客家话“夫”与“埠”谐音,后演变为望埠,圩地以此得名。自明、清、民国至今,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英石图、蓢菇图、赤珠乡、英石乡、蓢菇乡、蓢桥乡、望埠乡、望河区、望埠区、东风人民公社、望埠人民公社、望埠镇。

沙口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1911年设沙口乡,1958年逾望埠、横石塘同属东风人民公社。1983年7月撤社设沙口区,1987年4月撤区设沙口镇。

英红镇

始建于1951年,先后经历了由“劳改场—省直‘五·七’干校—知青场—华侨场—华侨管理区—镇”六次沿革。2003年3月撤区建镇,正式纳入地方管理,改为英红镇,名称来历应与英德红茶有关。

横石塘镇

建置始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墟地北面有马古石山和牛岗路山横卧其间,山下有一口大水塘,故名横石塘。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上隅乡、中隅乡、下隅乡、上隅图、中隅图、下隅图,1956年8月以来分设区、乡、人民公社,1987年4月撤区设横石塘镇。

连江口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因圩址在连江(古称洭水)与北江(古称溱水)的汇合处,故得名。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浛属怀义都怀厚图,后地名多次变更。民国34年(1945年)连樟乡、上下乡合并称连乡,今连江口、下之地设怀厚乡、连乡。1987年4月撤区设连江口镇。2003年8月,原黄岗镇高山村并入其内。

黎溪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96年),黎溪镇素有“英州南大门”之称,洪武年间建乡开始,一直属英德管辖,因辖区内北江纵贯南北,河西岸叫黎洞,河东岸叫铁溪,两地名各取一字而得名。行政区域先后称为黎洞乡、黎洞耕作区、黎溪公社、黎溪区、黎溪镇;1995年底划为清远市飞来峡管理区管辖,2001年11月复归英德市管辖。

水边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因古圩地处龙郁水河畔,民居依河畔而建,因而得“水边”之名。清光绪十二年(1886)改设为流陈分局。1949年改为水边乡,1966年改为水边人民公社,1983年7月撤社建区,1987年4月改为镇,2011年11月划归英德管辖。

大洞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圩地在山坑谷地,当地人称山坑谷地为"洞",故称大洞。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浛属怀义都流陈图。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至民国设流陈乡。1949年10月流陈乡分设大洞乡、水边乡。1983年撤社设大洞区,1987年4月撤区设大洞乡,1993年10月改为镇建制。

西牛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圩地旁的连江有个深潭,叫犀牛潭,故圩地称犀牛。解放后因其位于英德西南面改称西牛。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设浛属怀义都塔冈图、高道图。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设塔冈乡、高道乡。1949年10月设西牛乡、高道乡。1956年设西牛区。1957年11月设西牛乡。1987年4月撤区设西牛镇,2002年1月沙坝镇并入西牛镇。

九龙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相传古时有十条龙下凡到这里游玩。不久,一龙回了天宫,九龙流连忘返,就以此地为家,因此得名。自明、清、民国至今,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黄寨图、黄寨乡、九龙乡、九龙区、九龙公社、九龙区公所、九龙镇。

黄花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整个地形似花形,且秋季田园山间遍布黄花,因而得名。1975年由明迳公社析出岩背公社;1987年4月分别撤区设名迳乡、岩背乡;1993年10月分别改为镇建制。2004年6月撤销名迳、岩背两镇,合并为黄花镇。

浛洸镇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在含洭县设置洭州州治,下辖浈阳、含洭、翁源三县、同时把含洭县的“含”字加水旁为“浛”。从此浛洭县县名改为浛洭县。宋太祖赵匡胤时,浛洭县隶属广南东路。因“洭”字犯宋太祖“匡”字讳,于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把浛洭改为浛洸。浛洸这名称自此沿用至今。1994年3月28日改称为英德市浛洸镇。

大湾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连江从阳山县向东南方向流入大湾境内,在衣滩之下向东北方向流去,成一大转弯,故称大湾。自明、清、民国至今,大湾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浛属清泉都石莲图、浛属甘下都杉树图设石莲乡、大湾乡、上游人民公社、大湾人民公社、大湾区、大湾镇。现行政区域由原大湾、青坑两镇于2004年6月18日合并而成。

波罗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圩地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圩背后有一座石山,像放在盆子里的菠萝,取其同音称波罗。自明、清、民国至今,行政地域名称先后为三山图、鹤子图、三山乡、波罗公社、波罗区、波罗乡、波罗镇。

石牯塘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因鹅卵石聚多(俗称石牯),大小鱼塘星罗棋布,美其名曰:石牯塘。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域先后有尧鲤乡人民公社、红旗人民公社、石牯塘人民公社、石牯塘区公所。1987年4月至今称石牯塘镇。

石灰铺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因遍地是石灰石,很多人凿石烧石灰,有人开了几间商铺,逐渐发展成集市。古时十里为一铺,设驿站,集市为铺的所在地,故名石灰铺。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分别设红旗人民公社、石灰铺人民公社、石灰铺区、石灰铺镇。

下(石太)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时称“下磜”(磜有水流湍急,急流倾泻之意)。1961年由连江口划分设立下(石太)公社,后又合并为连江口公社;1977年又再次由连江口划分为下(石太)公社;1983年,体制改革成立下(石太)区公所,下辖5个乡;1986年改为下(石太)乡;1994年改为下(石太)镇。

东华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因圩地与附近的黄陂街、同乐街相比规模较大,故名大镇。东华镇是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原大镇、鱼湾、黄陂、英华等四镇,于2004年6月18日合并而成的新镇,东华镇是既年轻而又历史渊源流长的镇。

桥头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镇内原有潭坑墟,后来赴墟的人越来越众,在小溪上建了一座石桥,因墟场正在石桥的东头,桥头镇因此得名。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象属岩贵都溪头图、甘棠都板铺图、钳铺乡、新兴乡、桥头乡、桥头人民公社、桥头镇。

白沙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境内有五条支流(长安河、纳溪河、烟岭河、汶罗河、门洞河)汇成的白沙河,因河床里均是白色石英沙粒,故名白沙。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洪象乡、门园太乡、白沙乡、白沙人民公社、白沙区、白沙镇。

青塘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因圩地旁的邓屋水塘水色深蓝,故名青塘。自明、清、民国至今,行政区域先后变更为乌牛长塘图、黄牛乡、乌石乡、青塘乡、青塘公社、青塘区公所、青塘镇。

横石水镇

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因与翁源县一河相隔,群众往返以船横渡;又因河里多石,故名横石水。自明、清、民国至今,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溪头埠、黄塘都大镇图、辅治乡、溪板乡、横石水区、横石水公社、横石水区公所、横石水镇。

来源:英德旅游、英德话事堂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